新希望出国

衣食住行

美国南方的食文化

  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不过233年。但是,由于美国一贯以来奉行的鼓励移民和种族多元化的国策,使得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都认为这里适合他们居住发展,并在美国找到了好机会。其结果是美国的菜系五花八门、琳琅满目,融汇了全世界各种各样的菜。不过,因为人口和文化的因素,美国慢慢地演化出自己的区域性菜系。

  在美国的南方,由于移民的过程和殖民以及征服的过程紧密相关,菜系的建立也和殖民的历史紧密相连。美国东南方的特色食物是灵魂食物。灵魂食物是当初南方黑奴们,将非洲带来的食谱和欧洲人及本地的材料结合在一起,做出来的具有南方特色的菜肴。

  “乡间小路,带我回家……”每次听到约翰·丹佛这首歌,都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北卡州西部那蓝色逶迤的斯莫克山脉、蓝岭山路、山中小屋、小屋顶上黄昏时冒出的炊烟,以及那小屋内可口温馨的阿普拉契亚山地大餐。阿普拉契亚山地大餐的食物和南方其它菜系都有所不同。在早期移民时代,没有路,旅行的条件也很差,所以大家都靠山吃山,因地制宜。沿袭到今天,在阿普拉契亚山地大餐的餐桌上,海鲜类绝无仅有,除了一些野味之外,基本上没有肉。

  阿普拉契亚山区的妇女们大多懂些草药,所以阿普拉契亚山地大餐一般用本地草本做调料。汤类则是一种简单的“汤豆”,其实是用熏肉和刀豆放在一起煮的汤。当一个旅人在雾霭沉沉的黄昏,走进一间山中小屋,里面是一锅香气四溢的“汤豆”,桌子上放着圆圆的香喷喷的“马饼”(一种烤成圆盘状的玉米面包),盘子里盛着玉米棒子、烤土豆和用腌肉炸油料烧的各类大白菜,炉子里烤着一只野山鸡,篮子里放着山地苹果和各种蓝莓、草莓和红莓,这个旅人怎能不舒舒服服坐下来,大快朵颐,享受这丰富而又营养健康的山地大餐呢?

  美国人吃辣椒之风始于18 世纪初期,这是因为当时受墨西哥移民的影响。墨西哥裔以嗜辣椒而闻名于世。在墨西哥全国各地街头,有许多卖粟米的小摊,出售的粟米棒上,不仅要抹上一层辣椒酱,还要撒上一层红红的辣椒粉。每年9 月5日到6 日,在新墨西哥州的哈奇城,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辣椒节。节日期间,人们举行多种与辣椒有关的活动。全美的辣椒研究专家都会聚集于此,对参展的辣椒进行鉴定,评出最佳品种。美国各地的辣椒爱好者闻风而动,不远千里前来品尝。他们组织辣椒烹调比赛,选出最佳辣椒菜肴和辣椒油、辣椒酒。在辣椒节上,参加者还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高潮是选举出“辣椒女王”。

  如果要找出一样主菜最贴切地展现美国人的自由主义和发明创造的话,BBQ应为首选之一。BBQ其实是很简单的一道菜,它是将肉放在柴火上低温长时间慢烤,烤熟后的肉会有一种特别的烟熏香味。美国人就有本事将这么简单一道菜搞得五花八门,甚至成为美国的国粹在世界上广而推之。BBQ每年给美国南方带来的经济收益,数以百亿美元计。以BBQ为题材的食谱、小说、诗歌、绘画、工艺品等,数以万计。出身美国南方的BBQ,以美国的精神为动力,发展壮大,在世界的餐桌上越来越领风骚。

  灵魂食物在美国黑裔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曾经有部电影,描述了一个黑裔家族,老妈很喜欢煮灵魂食物,每次菜谱都不一样,由炸子鸡吃到炸猫鱼,从炸猫鱼吃到芝士意粉,大家都很喜欢吃,以至于忘却了平时家庭之中的争吵,老妈的灵魂食物,成了维护这个家庭和睦的唯一黏合剂。可是,有一天,老妈不幸得病住进了医院,大家没大餐吃了,致使家庭成员间的争执再次爆发……据观众反应,这部片子确实描述了美国南方黑裔的日常生活,也如实反映了灵魂食物在美国南方黑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葫芦海鲜则是卡罗来纳海边的一个特色。如果你到卡罗来纳的海边去度假,特别是南卡州的桃金娘海滩,你会发现,当地许多餐馆都大张旗鼓地打出“葫芦海鲜”的广告。其实,葫芦海鲜跟葫芦瓜没有一点关系。葫芦海鲜主要是炸海鲜,其做法是用最生猛的海鲜,越新鲜越好,沾一层奶油面皮,下锅快速油炸。这样炸出来的海鲜,配上炸薯条和洋白菜沙拉,浇上番茄酱,每人给一大份,让胃口最大的六尺大汉吃了一盘后都会大呼过瘾。另一个特色就是价钱很便宜,往往是市面上其它同样做法海鲜价钱的一半。对南北卡州海边的住民来说,葫芦海鲜就是当地海滩文化的表象。

  葫芦海鲜之所以得到这个奇怪的名字,据说是因为它们出生于北卡州葫芦镇。葫芦镇是南北卡边界上靠海边的一个小镇,以当地人喜欢用葫芦装水喝的习惯而得名。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时候,葫芦镇的几位大婶,在一位叫珍妮佛·别克的女士的带领下,在葫芦镇上开了第一家葫芦海鲜餐馆:别克餐厅。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一个餐馆想要生存,就得经济实惠。别克餐厅就地取材,所用的就是当天捞上来的海鲜,在沾了掺入奶油的面粉酱后,下锅一炸就捞起,简简单单,反而有意想不到的鲜味。因为造价低,过客只花很少的钱就能饱餐一顿,他们“饱食返寻味”,口碑相传,从此葫芦海鲜餐名扬天下,而别克餐厅,至今还屹立在这个不再平静的小镇上。